科    普

营养源分会

信息化

生物医药分会

成果库

会  刊
365娱乐

    海洋分会介绍

海洋分会2002年工作总结
海洋分会2003年工作计划
      海洋分会

  上半年工作情况通报

   海洋高科技产业化

      工作简报

365娱乐

     海洋分会文件

     海洋分会新闻
中高会首页 〉〉 海洋分会 〉〉
 

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海洋分会

2002年工作总结


 

2002年的工作,遵照“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宗旨,在总会的领导下,在挂靠单位和团体会员单位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得到各位顾问及理事、会员们的关心指导和积极参与,基本上是按计划执行,并取得了一定成绩,经理事长工作会议讨论,现总结如下。

一、一年来开展的主要活动

(一)  、组织建设有了进一步的扩大和加强

1、年初在总会指导下,按民政部和中国科协规定要求,完成了全国二级科技社团的复查登记申报工作,并通过了复查登记。

2、在组织上发展了上海震旦净水设备有限公司、国家海洋局《海洋世界》月刊、北京亚太经济文化交流中心等团体会员单位和一批个人会员。

3、编辑印发了三期工作简报。走访了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生产研究中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船级社、上海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海军医学研究所、上海震旦净水设备有限公司等团体会员单位。会同《海洋世界》杂志、北京蔚格淼纳米技术有限公司访问天津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区,促进了信息交流,密切了关系。

(二)、海水利用技术产业化研究和实践有了一定进展

136日以总会名义向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上报了《关于大力发展海水利用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专家建议》,并抄报了有关部委。416日收到水利部回函。

2、根据总会刘纪原理事长指示,对水利部《关于海水利用有关问题的回函》,研究了落实回函要求的措施意见,628日以总会名义向水利部写了报告。之前,副理事长郑明、张宝印、理事张晓翔(北京华瑞技术开发公司总经理)、孔凯旋(北京蔚格淼纳米技术公司技术部主任)一同前往水利部水资源司作了汇报,并在水利部申请立项开展降低海水淡化成本的技术途径和政策措施研究课题,初步达成共识。1118日又向水利部索丽生副部长写了课题申请立项的报告函,索副部长于1122日批示“列入科研计划,统筹安排

3、配合国家海洋局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中心,为我会200011月承担完成的《加快我国海水利用技术产业发展及政策研究》国家软科学研究项目,在国家海洋局内进行了评奖推荐申报工作。该项目已被评为国家海洋局2002年海洋创新成果奖二等奖。

4、积极通过人大政协推进海水利用技术产业化。为我会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起草有关海水利用的两会提案。根据全国政协委员、总会沈桂芳副理事长指示,向全国政协人口、资源和环境委员会送了海水利用的课题报告和有关材料。520-21日我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萧汉强、理事陈昌礼(中国地质大学教授)应邀参加了政协环委会召开的“水与土地沙漠化专题研讨会”。陈昌礼教授在大会上,就他提出的海水西调设想,有关效益和可行性的发言,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兴趣。

(三)、努力推进海洋高新技术装备的国产化。

1、  年初,由关定华理事长率领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科技部、中海石油生产研究中心,探讨开展海洋石油高技术装备推广交流,提高民族企业竞争力的调研活动。

2、  开展了“航天育种技术在海洋农牧化领域推广应用研究”的联系工作。 5月在总会召开的宁波航天育种会议期间,邀请宁波大学海洋生物专家裴鲁青副校长会见总会沈桂芳副理事长商谈有关合作问题。宁波会后,联系了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海南大学协商联合进行课题研究事,并达成共识。海南大学要搭载的航天育种的海水农作物种子已经自费搭载。

3、在海洋企业中宣传推广纳米技术。2002年多次组织企业界、中医界有关人士和本会顾问等,前往北京蔚格淼纳米技术有限公司参观制造纳米材料的工艺技术装备。张序三、杨桓、何纯渤、陈右铭、马宾、刘放等顾问先后去参观考察了纳米材料生产技术。同时也组织北京蔚格淼纳米技术有限公司访问天津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有关产业并介绍纳米技术平台的应用,促进企业对纳米技术的了解和合作。

4、随着海洋世纪的到来,各国对海洋的争夺将更激烈,因此,维护我海洋权益,有效管辖我海洋国土安全就十分重要。4月由关定华理事长率领与中国海洋学会海洋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依托单位是国家海洋局海洋技术中心)商讨联合进行《关于有效管辖我海洋国土》课题研究工作。国家海洋局海洋技术中心正在申报课题。

(四)、与有关学会联合开展纪念郑和促进海洋经济文化科技交流活动

1722日(郑和下西洋597周年)会同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科技咨询工作委员会、中国太平洋学会、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等在海军第一招待所召开了《纪念郑和促进海洋经济座谈会》。到会的有北京、福建长乐、江苏太仓、南京、武汉等地从事郑和研究的产、学、研和媒体的同志30余人,交流了各地开展纪念郑和活动情况,探讨了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的商机。

2924日与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科技咨询工作委员会、《中国国家地理》、《中国船检》、《海洋世界》等杂志社、北京亚太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并得到中国远洋总公司的大力支持,在远洋大厦联合举办了《纪念郑和促进海洋经济文化科技发展报告会》。报告人是美籍华人翁以煊先生,题目是《孤帆环球航海及其产业——“信天翁”之梦》,介绍他在1998——2002年孤帆航渡三大洋,访问26个国家的经历及航海运动产业化前景。出席会议的有80余人。海洋航海海军界领导在会上发言除赞扬翁以煊发扬了郑和精神,更强调指出纪念郑和要与弘扬航海文化、振兴海洋经济相联系。

2、  1214--18中国海洋法学会 、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中国明史学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科技咨询工作委员会、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北京大学历史系等学术团体联合邀请著书《1421—中国发现了世界》,提出中国郑和船队早于哥伦布发现美洲、早于麦哲伦完成环球航行的英国业余航海史学家孟席斯先生来京举行学术报告、学术交流座谈、参观中国历史博物馆和水下考古学研究中心、接受首都新闻媒体集体采访等活动。为今后开展郑和纪念和研究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4、我会与有关单位联合发起筹建“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组织委员会”。筹备组于2002年11月14日成立,我会顾问、中国太平洋学会副理事长、张序三中将被推举为组长,郑明副理事长被推举为秘书长,张宝印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代表海洋分会参加筹备组工作。

(五)、积极参与有关学术团体的海洋战略研究和海洋科普活动

1、  郑明副理事长与国家海洋局许森安研究员为海南南海研究中心和国家海洋局战略所于328日—29日举办的“南海问题研讨会”发表了《对南海断续国界线的认识和对策建议》论文,引起了到会的外交部、海洋系统的同志关注。

2、  郑明、张宝印、萧汉强和中国海洋学会军事海洋学专业委员会梁芳共同为国家海洋局战略所和厦门大学于82023日,在厦门联合举办的纪念《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签署20周年学术研讨会”撰写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签署20年与我国中学生地理教学》的论文,在会上引起了关注。会后人民日报记者以题为《培养海洋意识,保卫海洋权益——专家提出从修改中小学教科书做起》,印发了人民日报情况汇编第538期专题反映这篇论文的的意见和建议。受到教育部、海洋局和教育出版社的重视。

3、  郑明、张宝印为中国气象学会、中国地质学会、中国海洋学会于1030日—111日,在上海联合举办的“2002年中国气象科技和环境工程国际研讨会”撰写的《保护海洋环境与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论文,并译成英文送交了大会。

4、  郑明应邀参加农业部举办的“南沙渔业发展战略研讨会”,提出了运用新船型(小水线面双体船)技术,加强渔政船建设确保争议海区渔民作业安全,支持国家的南沙渔业发展政策的建议,受到与会领导的重视。

5、顾问们除积极参与、指导海洋分会的活动和其他各种社会和学术活动外,有的如耄耋之年何纯渤顾问,还坚持每周去电力规划院上班;有的还勤于笔耕。马宾顾问改革开放以来写了十几本书,向中央上报的反映情况材料和建议就更多了,虽耄耋之年,手中的笔一直不停。耄耋之年的刘放顾问又撰写了《热望集》第三集。陈右铭顾问写了几本诗集,今年10月又出版了《万里烽火、千里波涛》一书,回忆他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战斗岁月和他从事新中国海军装备建设和我国第一艏核潜艇建造的历程与经验。

二、一年来工作的评价、启示

(一)、对一年来工作的评价

一年来,海洋分会积极开展和参与了一些有益的学术活动,取得了一定成绩。这些工作成绩对来年的工作开展,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有些计划开展的活动,没能得到实施。就其原因,主观上虽作了努力,但工作抓的不够紧,利用有关积极因素不够,是其一;第二是条件不成熟。当然,进行了探讨,没有得到实施的一些工作,也有对来年的工作开展起准备条件的作用。增强自我发展机制方面,虽然主观上给予了关注,但在行动上尚未找到增强实力的切入点。

(二)、一年来工作的几点启示

1、要保持良好的会风。工作要扎实、务实,一定要把为企事业单位服务、为会员服务、讲实效作为开展活动考虑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2、  市场经济条件下,要讲效益,也要讲精神。这里的精神就是维护国家利益、整体利益的自觉性。讲精神就要德治、法治并重,如此才能更好发挥学术团体的桥梁服务作用。

3、  增强自我发展机制,要在讲精神的前提下,开动脑筋多调查研究,多 想点子。增强自我发展机制,是来年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需要群策群力地加倍努力,使海洋分会在贯彻十六大精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能作出更多贡献。

 


未经中国高技术产业化研究会同意,不得转载本网站之所有信息及内容
中国高技术产业化研究会版权所有©2000-2001